近日,南京市醫保局發布《關于建立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非中選產品梯度降價機制(試行)的通知》,罕見地對耗材集采中的非中選產品提出了嚴格的降價要求。
2021年6月,南京市探索開展帶量采購非中選產品梯度降價,當時選取了集采降幅較大的一次性腹腔穿刺器作為試驗田。時隔近一年,梯度降價機制覆蓋范圍首次全面擴大。
按照《通知》內容,國家、省、市組織的所有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中,凡是中選產品降幅超過30%的,其同品種非中選產品均將采取梯度降價機制。自集采中選結果執行起兩年內,同種類非中選產品價格降幅,至少要達到中選產品最小降幅的70%。
其中,梯度降價體現在企業自主申報新價,可以選擇一步到位,也可以按年度分步降價,但首次降價不能低于目標降幅的40%。
對于集采非中選產品,將開展分類采購動態管理。兩年內企業如果沒有達到上述要求,相關產品將被列入“限制采購”類,“限制采購”類產品采購量大的醫療機構將被約談。
產品梯度降價是一種新的機制,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:
一是部分醫院尤其全省排名靠前的大醫院,完成約定采購量后,剩余的自主采購份額,可能還會采購一些價格較高的非中選產品。新的機制是對醫院自主采購環節產品價格的把關。
二是給沒有中標的企業一個機會。集采中部分企業的報價策略有偏差,看到最終中選價格比自己的報價低,但也在可承受范圍內,就有意愿降低價格來爭取剩余份額。
在約定采購量之外,醫療機構傾向于采購的非中選產品受新規影響較大。那么,屬于醫療機構自主采購的20%份額,究竟流向哪里?
非中標產品可以分為兩類:一類是醫院從來沒用過的、或者用量很少的產品,這類產品丟標就是致命的;另一類是此前醫院長期使用的產品,這類產品一般都是大品牌,市場占有率高、競爭力強。
需要明確的是,備選目錄的采購量只占整體市場的10%。其它集采也是一樣,非中選產品能夠分到的份額十分有限。因此,在“中標”這個集采唯一的前提下,對集采規則的把握顯得更加關鍵。
從現階段帶量采購規則來看,基準價格是2022年乃至2023年一個很重要的游戲規則。在新的游戲規則中,藥企要做好以下兩點:
1、企業盡力與集采產生關聯,制定帶量采購模型以及定價模型,通過定價模型力爭將價格逼近中標線,再通過規模效應提升企業整體效率,縮減成本。
2、藥企要提前布局,搶占首仿藥、創新藥,這樣才能有更多話語權,享受更多的集采利好。
——新聞摘自《醫藥新聞》
聯系人:www.cfdbj.com
電話:029-87032209
郵箱:dkzy@shaanxidk.com
地址: 陜西省楊凌示范區自貿大街3號